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资讯 >  
热议:“芒种”为什么叫“芒种”而不是“忙种”?
来源: 顶端新闻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28 18:00:00

风吹麦成浪,蝉鸣夏始忙。

栀子开了,梅子熟了,杏子黄了,麦子收了,夏也满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距离6月6日芒种还剩9天,芒种到来,标志着一个收获的节气来临,也预示着仲夏即将来临。自古以来,夏分为孟夏、仲夏、季夏,孟夏将尽,仲夏来临。此时南方是梅雨霏霏,烟雨蒙蒙,北方是天干物燥,风高气热。但是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都进入农忙时节。

此时此刻华夏大地,沃野千里,小麦成熟,麦粒饱满,麦秆上长出了长长的麦芒,煞是惹人开心,这个季节也是庄稼人最忙的季节,经过了春种一粒粟,此时此刻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,看到麦秆上的累累硕果,大江南北的农民伯伯们都喜上眉梢,好不快哉!

我们都知道芒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,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,处在小满和夏至之间,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气,"芒种"二字道出了这个节气的内涵,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,恰是我国劳动人民进行收麦种稻的日子,也就是农忙时节。

"芒种"节气的来源

"芒种"并不是因为在农忙时节所以叫"芒种"。

而是因为这个"芒"字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,而芒种的"种"字,则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,简单地说,芒种时节就是"有芒的麦子快收,有芒的稻子可种"。

芒种一词,最早出《周礼》中的"泽草所生,种之芒种。"意思是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。东汉末年儒家学者、经学大师郑玄的解释是:"泽草之所生,其地可种芒种,芒种,稻麦也"。芒种有三候,一候"螳螂生",二候"䴗始鸣",三候"反舌无声"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曾提到:"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"。五月节就是端午节,这句话是意思是,端午节来临之际,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,抢收非常急迫。晚谷、黍、稷等夏季播种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,所以又称"芒种"。古语云:"春争日,夏争时。"所谓"争时"就是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。人们常说"三夏"大忙季节,即指忙于夏收、忙于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收,也叫夏管。

自古以来民间就有"芒种不种,种了无用"的谚语,这句话的意思是春播作物如包谷、豆类、棉花等到了芒种,一般已是较晚的播种期,必须抢时播种。其他如大暑莳和红薯等,也必须抢时移栽。否则,错过了季节,就要严重地影响产量。

芒种时节是否适应华夏全部地区?

芒种时节一到,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,农忙季节正式进入高潮,此时广东地区是"芒种下种、大暑莳";贵州地区是"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";福建地区是"芒种边,好种籼,芒种过,好种糯";江西地区是"芒种前三日秧不得,芒种后三日秧不出";陕西、四川地区是"芒种前,忙种田,芒种后,忙种豆";山西、山东地区是"芒种芒种,样样都种";甘肃、宁夏是"芒种忙忙种,夏至谷怀胎"。虽然大江南北广大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不一样,但是无一例外此时此刻都在积极耕种,将农忙推向高潮。从这可以看出"芒种"时节是不分南北的,适用于整个中华大地。

那么"芒种"和"忙种"到底有什么区别?

有人问:"芒种"为什么叫"芒种"而不是"忙种"?

其实"芒种"和"忙种"通意,上一个意思,没什么区别,也叫"忙着种","芒种"是可以叫"忙种"的,没有对错之分,都是正确的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